0539-8186106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临沂模式”初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2-11-14 10:54:59


为有效解决涉农主体授信不畅难题,临沂以创建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从数据采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推动形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临沂模式”。

一、建立数据信息共享采集机制,实现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

推动建立市大数据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牵头,市县两级统筹、数据稳定供应和数据合法合规应用的政务数据共享长效机制。按照“依法、依授权、最小、必要”原则,编制《涉农主体信用信息共享目录》和《信用信息采集标准》,涵盖基本信息、经营信息、财税信息、资产信息、信用信息、政策支持信息等6大类,包括涉农主体基础信息、生产经营情况、农产品销售情况、掌握技能情况、村组评价、行政奖惩等76项涉农信用信息数据。

二、构建涉农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实现信用信息评价全覆盖。

一是实行精准画像。按照基础画像、生产经营信息、财务信息、资产信息、信贷担保信息、信用信息等6个维度,依托数据资源及评价标准,研发了基于XGBoost组合机器学习算法的信用评价模型,实时、精准输出涉农主体“信用画像”。

二是制定指标体系。依据“三维信用理论”制定基础画像、生产经营信息、财务信息、资产信息、信贷担保信息、信用信息等六大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是开展信用评定。通过对涉农主体样本数据特质逐一解析、模拟训练评价模型,初步建立了组合机器学习法的动态自适应信用评价模型。建立分类模型后,按照“违约”概率,划分“AAA、AA、A、BBB、BB、B、CCC、CC、C”三大类9个等级。截至10月末,已对全部市级以上认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信用评价,共评出A级以上(评价结果优良、具有示范引领能力、经营稳定、偿债能力强的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300家。

三、强化信用信息和评价结果应用,提高农村金融覆盖面与便利性。

一是建立白名单制度,依据信用评价结果,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A级及以上评价结果优良、具有示范引领能力、经营稳定、偿债能力强的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为白名单,在“乡振通”平台展示。

二是创设“银行+担保”增信服务模式,研发“融信担”“惠农担”产品,为企业融资提供纯信用担保增信服务。

三是与金融机构通过数据供给、报告查询、联合建模、流程协同等方式,形成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联动服务机制。

四是助力乡村治理。深度参与沂水、费县“美德成金”信用转化机制试点,衔接“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强化信用激励,打造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互促互进的新局面。

截至2022年10月末,平台已有98家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上线959个金融产品,累计为金融机构提供数据查询37.84万次,信用报告10163份,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2.7万笔、金额63.32亿元。其中,市融资担保集团纯信用担保产品“融信担”累计申请笔数1046笔,需求金额26.31亿元,完成授信357笔、授信金额3.34亿元,担保费率降至5‰。


联信数科

电话:0539-8186106

邮箱:sdlxzxgl@126.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北城新区应用科学城二期2号楼18楼
联信数科公众号
联信数科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2025 版权所有 山东联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备18038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