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参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联信数科最新资讯与行业洞察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临沂模式”初见成效
为有效解决涉农主体授信不畅难题,临沂以创建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从数据采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推动形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临沂模式”。 一、建立数据信息共享采集机制,实现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 推动建立市大数据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牵头,市县两级统筹、数据稳定供应和数据合法合规应用的政务数据共享长效机制。按照“依法、依授权、最小、必要”原则,编制《涉农主体信用信息共享目录》和《信用信息采集标准》,涵盖基本信息、经营信息、财税信息、资产信息、信用信息、政策支持信息等6大类,包括涉农主体基础信息、生产经营情况、农产品销售情况、掌握技能情况、村组评价、行政奖惩等76项涉农信用信息数据。 二、构建涉农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实现信用信息评价全覆盖。 一是实行精准画像。按照基础画像、生产经营信息、财务信息、资产信息、信贷担保信息、信用信息等6个维度,依托数据资源及评价标准,研发了基于XGBoost组合机器学习算法的信用评价模型,实时、精准输出涉农主体“信用画像”。 二是制定指标体系。依据“三维信用理论”制定基础画像、生产经营信息、财务信息、资产信息、信贷担保信息、信用信息等六大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是开展信用评定。通过对涉农主体样本数据特质逐一解析、模拟训练评价模型,初步建立了组合机器学习法的动态自适应信用评价模型。建立分类模型后,按照“违约”概率,划分“AAA、AA、A、BBB、BB、B、CCC、CC、C”三大类9个等级。截至10月末,已对全部市级以上认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信用评价,共评出A级以上(评价结果优良、具有示范引领能力、经营稳定、偿债能力强的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300家。 三、强化信用信息和评价结果应用,提高农村金融覆盖面与便利性。 一是建立白名单制度,依据信用评价结果,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A级及以上评价结果优良、具有示范引领能力、经营稳定、偿债能力强的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为白名单,在“乡振通”平台展示。 二是创设“银行+担保”增信服务模式,研发“融信担”“惠农担”产品,为企业融资提供纯信用担保增信服务。 三是与金融机构通过数据供给、报告查询、联合建模、流程协同等方式,形成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联动服务机制。 四是助力乡村治理。深度参与沂水、费县“美德成金”信用转化机制试点,衔接“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强化信用激励,打造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互促互进的新局面。 截至2022年10月末,平台已有98家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上线959个金融产品,累计为金融机构提供数据查询37.84万次,信用报告10163份,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2.7万笔、金额63.32亿元。其中,市融资担保集团纯信用担保产品“融信担”累计申请笔数1046笔,需求金额26.31亿元,完成授信357笔、授信金额3.34亿元,担保费率降至5‰。
2022-11-14
国务院发文!这些信用相关创新试点改革举措,全国复制推广!
为进一步扩大改革效果,推动全国营商环境整体改善,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一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 《通知》表明,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21年,国务院部署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相关地方和部门认真落实各项试点改革任务,积极探索创新,着力为市场主体减负担、破堵点、解难题,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经国务院同意,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一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 《通知》公布了九类共50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其中包含信用相关的改革举措↓↓↓、 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监管(5项)。“在部分领域建立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在部分重点领域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机制”、“在税务监管领域建立‘信用+风险’监管体系”、“实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电子化管理”等。 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2项)。“建立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畅通知识产权领域信息交换渠道”等。 《通知》要求,要切实抓好复制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高度重视复制推广工作。各地区要将复制推广工作作为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主动对标先进,加强学习借鉴,细化改革举措,确保复制推广工作取得实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及时出台改革配套政策,支持指导地方做好复制推广工作;涉及调整部门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以及向地方开放系统接口和授权数据使用的,要抓紧按程序办理,确保2022年底前落实到位。 (二)用足用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机制。各试点城市要围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聚焦市场主体所需所盼,加大先行先试力度,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积累更多创新经验。国务院办公厅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督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推动全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三)完善改革配套监管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复制推广工作,对于涉及管理方式、管理权限、管理层级调整的相关改革事项,要夯实监管责任,逐项明确监管措施,完善监管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2022-11-09
央行:加强债券市场评级行业监管 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披露,中国人民银行日前组织召开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座谈会,副行长潘功胜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加强债券市场评级行业监督管理,进一步推动评级监管统一,真正发挥评级机构债券市场“看门人”的作用。 会议认真总结了近年来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情况和有关问题,交流借鉴国际评级机构业务开展的经验,研究讨论了进一步规范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措施。 潘功胜指出,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关系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大局。近年来,我国评级行业在统一规则、完善监管、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存在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事前预警功能弱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潘功胜强调,评级行业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职业操守,勤勉尽责,努力提高评级能力,提升评级质量。监管机构、发行人、投资人等各方应各尽其责,共同推动我国评级行业健康发展。
2022-10-22
解读上市银行年报:乡村振兴,银行业如何发力
乡村振兴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商业银行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破解农村金融服务的难点和痛点,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梳理各上市银行2020年年报信息可以发现,无论是国有大型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领域都在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信贷投放增速快 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加大县域“三农”领域信贷投放……上市银行一方面继续耕作好传统“三农”金融服务的“一亩三分地”,另一方面也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和新动能。 农业银行年报显示,2020年,该行聚焦粮食安全、农田水利、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加大县域“三农”领域信贷投放,县域贷款达5.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5%,线上农户贷款“惠农e贷”增加1561亿元,增速达79%。据农业银行统计,该行2020年在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334个深度贫困县、52个未摘帽贫困县贷款增速分别达到17.6%、21.5%和36%。 “今年,农业银行要继续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信贷投放,确保实现‘两高于、两提升、一稳定’。”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高于”就是确保县域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农业贷款和乡村产业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县域贷款平均增速。“两提升”就是确保县域个人贷款在县域贷款占比提升,让更多农民受益;加大对部分重点省份的信贷供给,确保这些省份的县域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县域贷款增速。“一稳定”就是保证脱贫县的帮扶政策和贷款增速基本稳定,实现信贷投放力度不减、资源投入力度不变、帮扶政策力度不减。 同样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工作的邮储银行,也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截至2020年末,邮储银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005.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91%;涉农贷款余额1.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96.76亿元,支持乡村振兴力度进一步加大。邮储银行董事长张金良表示,该行将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加快科技赋能,积极构建“渠道+产品+平台+运营+风控”的全方位三农金融数字化发展架构,持续优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让信用变财富,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 服务举措更精准 “140万枚咸鸭蛋,销售收入达480万元。”这是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镇“廖奶奶咸鸭蛋”农民专业合作社2020年的业绩单。2015年,85岁高龄的廖秀英开始创业。在“金融+电商”扶贫模式的帮助下,她创办了“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在廖奶奶的创业路上,邮储银行累计为她提供了180多万元资金支持。同时通过邮政电商平台,“廖奶奶咸鸭蛋”走向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壬田镇的贫困户通过向合作社出售鲜蛋、到合作社务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94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并带动周边叶坪乡、大柏地等乡镇形成了一个脱贫致富的蛋鸭产业。 廖奶奶的故事正是上市银行利用有限的资金,撬动更多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为保障信贷额度精准投放,上市银行创新信贷业务模式新招不断,为金融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样本。 新会陈皮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产值近100亿元。农行广东分行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围绕其上下游产业链客户,创新推出“标准储存箱陈皮质押+保证担保”方式和“陈皮e贷”等产品,累计投放近10亿元,带动农户种植、企业加工、产品升级、销售渠道多样化及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效形成了“新会陈皮产业综合体”。此外,该行还围绕梅州柚子产业园,累计为十记果业、顺兴种养等实施主体及广大柚农提供信贷投放超过5亿元。 “帮扶先扶智,扶智必扶志”,这是兴业银行在助力乡村振兴上的一个坚持。今年3月中旬,位于福建省政和县的第三实验小学建设工地,教学楼主体已经封顶,现代化教学楼轮廓已现。“第三实验小学预计于今年9月份正式开学招生,按照每个年级4个班,每个班50个人,24个班级规模计算,可以容纳1200个学生。”政和县教育局局长吴继良说。 据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介绍,自2000年起,该行先后设立“兴业银行关心下一代奖学金”“兴业银行慈善助学金”等,通过捐资助学,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发放贷款等方式,形成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的多元教育帮扶体系,让更多福建困难家庭学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带动所在家庭和家乡致富奔小康,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在教育公益领域累计捐资超过1亿元。同时,该行坚持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激发贫困地区“自体造血”功能,2020年涉农贷款余额4438.99亿元,较年初增长13.79%,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合计166.68亿元,较年初增长14.73%。 基层网点再延伸 近年来,随着智慧网点、手机银行的普及,上市银行网点布局持续收缩,但服务触角却在持续延伸。 记者了解到,过去几年,农业银行坚持推行数字化改革,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据张青松介绍,农行按照功能简介、易用、实用的原则,为农民推出手机银行的“掌银惠农”专版,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建立掌银示范村,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大扩大掌银服务覆盖面。目前,农行已建立1.4万个掌银示范村,并力争今年再建立1万个。 通过掌银采集信息,再以数据建模进行信贷决策核定信贷额度,让农民通过手机贷款随借随还,并额外享受到其他的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底,农行“惠农e贷”余额已经超过4000亿元,今年还将增加1600亿元,惠及三四百万农户。此外,农行依托各行政村两委办公场所、商店,布置金融服务的机具,使得金融服务延伸到农民家门口,这样的“惠农通”服务网点已经建立了26万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海、西藏的牧区,上市银行也通过流动金融服务车、创新扶贫小额信贷等方式,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定期的金融服务,确保金融服务走好“最后一公里”。 在今年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邮储银行共有3人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其中,邮储银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支行派遣懂得藏汉双语的扎西闹吾深入玛沁县下大武乡年扎村,成功推进了“双基联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小额信贷创新模式在该村的落地。截至2020年底,扎西闹吾参与投放的扶贫小额信贷累计930余笔、金额超1900万元。与此同时,邮储银行加大对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及薄弱地区倾斜力度,截至2020年末,“三区三州”135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已设立营业机构266个。 中国银行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1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提出,展望“十四五”,“三农”贷款规模和增速会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将积极落实金融引导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深入农村地区布局、发展业务,紧抓县域经济“蓝海”,创新农村产品和服务,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将资金更多地支持“三农”领域。
2022-10-22
银保监会: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及中小微企业加强信贷支持
日前,银保监会党委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要求,研究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和改善融资供给,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纾困力度,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加强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 会议指出,银保监会系统要自觉服从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紧落实已确定的各项金融政策,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开拓进取,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和改善融资供给,努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一是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纾困力度,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加强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二是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加强对吸纳新市民较多区域和行业的金融支持,有效满足新市民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养老等方面金融需求。三是配合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支持加快重大项目工程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五是优化对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消费。六是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扎实做好金融支持能源保供相关工作,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七是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地产长效机制,支持改善和刚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八是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促进资本双向流动,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九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设置好红灯、绿灯,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十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进一步充实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织密国家金融安全网,及时实施好风险处置,确保经济社会保持稳定。
2022-10-22